行者 发表于 2019-7-13 08:17:11

新京报:优化夜间公共交通 助力北京夜经济


优化夜间公共交通,助力北京“夜经济”|新京报社论


北京14部门推出13条措施,堪称发展“夜经济”的组合拳,其改变和提升的,不仅是夜生活、夜经济,更是整个城市公共服务品质,是全体市民的生活质量。


▲夜生活、夜经济,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配套和支持才能有效运转和可持续发展。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 | 社论

7月12日,北京市商务局联合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城管委等14部门,召开“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媒体通气会。通过优化夜间公共交通服务、开发夜间旅游消费“打卡”地等13条措施,计划3年内在全市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

自从今年北京两会上,市长陈吉宁提出“繁荣夜间经济”以来,“夜经济”发展备受重视,动作不断。此次,14部门推出13条措施,堪称发展“夜经济”的一套组合拳,涉及公共交通、商圈打造、文化服务、景区服务等诸多方面。这些举措,无疑给北京夜生活、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夜生活、夜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一种形态,不可能孤立存在。它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和支持,才能有效运转,也才能可持续发展。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发达的公共交通,丰富的商业资源,多彩的公共文化生活,高效运转的公共服务……这些对于夜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都至关重要。

事实上,14部门打出的这套组合拳,出发点也正在于此。

夜经济最大的短板在交通。此前,北京无论地铁线路的运营时间,还是夜间公交的线路和班次的数量,都落后于一些国外大城市。夜间出行难,打车难一直是较为突出的问题。现在,这一短板将有望补上,未来,包括1、2号线等诸多地铁线路运营时间将延长,36条夜间线路缩短发车间隔,夜间出租车驾驶员数量增加等,这些措施无不切中夜间交通出行的痛点。

北京的夜间商业资源不仅总体偏少,也较为零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对此,相关方面也拿出了一整套夜间商圈打造方案,包括打造前门和大栅栏、三里屯等“夜京城”地标;升级蓝色港湾、世贸天阶、簋街等“夜京城”商圈,培育上地、五道口、常营、方庄等便民“夜京城”生活圈。

而打造有特色的夜间公共文化,更是一大亮点。中心城区4A级以上景区根据实际条件延长开放时间1-2小时,支持景区推出健康、规范的夜间娱乐精品节目或驻场演出项目;组织夜间游览活动项目;支持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延长营业时间至22时,等等。这些举措,给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生活选择,让夜经济变得更有内涵,更有吸引力。

不难想见,这一套组合拳打出之后,必然给北京城市的夜生活带来巨大改变,使得夜经济有了更高的起点、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打烊的城市梦想,正在成为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现实。

这套组合拳改变和提升的,不仅是夜生活、夜经济,更是整个城市公共服务品质,是全体市民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发展夜经济,其积极意义绝不仅仅是提振消费而已,它也是对城市管理者的一次全面考试,倒逼着城市管理与运营的改进和完善。因而,在北京的夜生活、夜经济快步追赶其他国外大城市的同时,我们的整个城市管理水准,也在向它们看齐、和它们比肩,让北京获得更为出色的城市竞争力。

14部门推出发展“夜经济”的组合拳,值得期许,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组合拳,在未来接连登场。可以相信,有了这些完善的配套和支持,不仅能促进北京“夜经济”健康发育和壮大,也必将让我们的城市生活,有更美好的明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京报:优化夜间公共交通 助力北京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