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 发表于 2017-3-9 01:05:51

北京上海人口设限 人大代表必须关注底层民生


北京上海人口设限 人大代表必须关注底层民生

中国两会正在召开,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教授提议,取消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限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限制人口的现实下,这一提议逆现实而动,难能可贵,引人思考。

蔡继明教授为什么有此提议?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发展大城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大城市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更是如此。人口聚集可以形成规模效应,人口规模越大创造的就业机会越多,孕育新兴产业的几率也会越大。几千人的村子养不活一个大商场,几千万人的大城市可以养活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并且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人大代表需要更多关注基层民生

第二点是所谓的“大城市病”并不是因为人口过多,而是城市的管理、交通和人口布局不合理造成的。以北京为例,2016年北京常住人口约为2,173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在五环内,郊区卫星城人口十分稀少。并且北京的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只有600多公里,相比于纽约和东京都市区的两三千公里差距很大。

所以从蔡教授的角度看,北京、上海限制人口确实没有必要。那么北京、上海为什么非要限制人口增长呢?两城确定的人口目标是到2020年,北京人口限制在2,300万,上海人口限制在2,500万。主要的原因还是上面提到的“大城市病”,即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医疗资源紧张等。

从现实看京沪两城的大城市病确实严重,高峰时段交通拥堵不堪,空气污染严重,挂号难看病难等问题十分突出,面对这些问题,很多人和政府自然的将原因归结到——人口过多。蔡教授提到的人口布局不合理,轨道交通建设落后的原因,政府应该也清楚,但相对于控制外来人口进城,让人口布局合理和增加轨道交通建设显的太过困难,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从数据看,控制外来人口进城确实能够立竿见影,效果很明显。据报道,2015年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减少14.77万人,总人口也有所降低;2016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减少15.1万人,总人口只增加2万人。再这样控制下去,未来几年京沪人口可能同时出现负增长,完成2020年的人口控制目标,不难。

那么控制外来人口是怎么实现的呢?以北京为例,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一是将人口密集的工厂、商贸批发市场外迁,二是提高外来人员子女入学的门槛,三是拆除街边所谓的私搭乱建,清理小商小贩。第一项措施可以理解,北京经济要转型升级向高科技经济迈进,需要将容易造成污染的工厂和商贸批发市场外迁,但后两项措施值得商榷。

教育问题事关重大,直接影响国家未来的命运。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为了控制人口在教育问题上动歪脑筋,让孩子受苦,这是拿中国的未来做赌注,十分不智。很多北京外来子女的孩子因不能就近在北京读书,只能与父母分离到北京周边河北的地方读书,不仅十分辛苦,也造成了家庭的不和谐。

大城市发展不能牺牲底层民众的利益

再说小商小贩问题,小商贩是社会经济的毛细血管,对人们的生活影响重大。北京不需要小商小贩吗?当然需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广泛的存在,他们的存在说明社会需要他们。小商小贩一般向人们提供日常生活的所需,如早餐、蔬菜、水果、生活必须的小商品等,人们从他们那里得到生活的便利,他们从经营中获得养家糊口的收入,这是一种双赢的存在。

北京市政府清理街边的私搭乱建,这可以理解;但前提是给小商小贩们一个适合经营的地方。为了控制人口而将小商小贩们赶走,不仅造成了北京市民生活的不便,如想吃早餐却找不到地方;也让几十万家庭失去了收入来源,造成上百万人生活水平下降。谁来关心小商小贩等基层人民的利益?在人大会议召开的时刻,这个问题很值得问一问。

人民代表为人民。关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发展问题,不仅需要像蔡教授一样从宏观的方面为城市发展献计献策,更需要有人大代表从基层民众生活的角度出发,关注基层民众的利益,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为他们的生存发展费心费力。但可惜这样的人大代表太少太少了。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发展是不是一定要牺牲基层人民的利益,北京上海是不是一定要建成“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在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如何维护好基层民众的权益,让他们从大城市的发展中获利,这是中国的人大代表们需要用心思考的问题。



(苏天泽 评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上海人口设限 人大代表必须关注底层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