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15625|回复: 0

奥密克戎越来越近,新冠病毒还能作什么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5 11: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奥密克戎越来越近,新冠还能作什么妖?

奥密克戎已在全球掀起病例“海啸”,2022年第一周,欧洲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超700万例。按现有传播速度,预计6-8周,一半以上的欧洲人可能感染奥密克戎。1月10日这一天,美国当日感染超过143万,这是世界自新冠流行后单个国家最高日统计数。显然,奥密克戎正在全球范围内代替德尔塔,成为主流毒株。

眼下,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奥密克戎已隐匿传播至天津,随后扩散至河南安阳和辽宁大连。目前,这3地本土感染者已超200名。显然,奥密克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不过,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乐观地认为,如果全球70%的人接种了疫苗,大流行的“急性阶段”可能会在今年结束。那么,奥密克戎之后,这场声势浩荡的新冠疫情,究竟会以何种方式收尾呢?

英国《自然》(Nature)日前发表长文探讨新冠疫情的未来。文章认为,新冠病毒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如何演化,将决定这场全球疫情以何种命运收尾——究竟会变成另一种普通感冒,还是会变成流感,或是其他更凶险的疾病。

可能的“最坏”结局

人类和病原微生物之间一直处于斗争之中。从这一角度看,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与疾病做斗争的历史。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等人撰文指出,“新冠这样的病毒与人类博弈相信不是自今日始。如季节性流感、季节性冠状病毒等,无不保留了远古以来人类免疫系统与病原体搏斗的痕迹。我们体内现在残留的免疫记忆与免疫屏障虽经数万年,至今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过去传染病流行的观察结果,预测病毒进化的未来。《自然》杂志高级记者尤恩卡拉韦在文中给出了新冠病毒未来几种可能的走向。其中,对新冠病毒来说最有利,但也最不可能的结局就是,未来像麻疹病毒一样,没有免疫逃逸能力但依然存在。

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人类疾病之一。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传染性非常强,一旦与感染者接触,90%没有免疫力的人都会“中招”;另一特点是其主要在新生儿中传播,因为麻疹感染史或疫苗能使获得终身免疫。

在疫苗出现前,麻疹呈世界性分布,是危害儿童生命健康极其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在疫苗问世前的10年里,几乎所有的儿童在15岁之前都得过麻疹。据估计,当时美国每年有300万至400万人被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麻疹病毒对突变的耐受性非常差,几乎没有免疫逃逸能力,感染过该病毒或接种麻疹疫苗能带来终身免疫。

知乎医学话题优秀博主“庄有猫”曾答复网友说,麻疹疫苗是一种高度有效的疫苗,两针有效率超过97%,并且保护力可以维持数十年的时间。在1980年至2009年的将近30年时间里,中国通过疫苗接种,将麻疹发病率降低了98%,避免了超过1亿人发病,近百万人的死亡。

这意味着,只要及时、有效地接种麻疹疫苗,麻疹病毒便无处遁形。这也是麻疹病毒明显区别于流感和新冠病毒等RNA病毒的特征之一。

除了像麻疹病毒,新冠病毒更有可能的演化方向,是像呼吸道合胞病毒一样。

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引起6个月以下婴儿患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以及较大儿童和成人的鼻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目前,呼吸道合胞病毒尚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但大部分病例都不严重。

由于免疫力减弱和病毒演化的共同作用,全球每年都会有新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变异株流行。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出生后的前两年都会感染,大多时候症状轻微,类似感冒,但也会引起严重的疾病,如肺炎、细支气管炎和其他下呼吸道疾病。

据美国疾控中心统计,在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6个月以下儿童中,每100名感染者中有1-2人需要住院治疗。

英国爱丁堡大学演化生物学家安德鲁兰博特认为,如果新冠病毒照这个方向发展,再加上能预防重症的疫苗,“那它很可能会成为一种儿童病毒”。

不过,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这并不符合新冠病毒自身的特点,它未来的走向不会和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类似”。

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风头”正盛,但能观察到的确诊病例大多为轻症。一些专家认为,这有可能是新冠病毒朝流感病毒方向演化的转折点,即可能会造成大规模传播,但不会太致命。

事实上,早在2020年2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就提出,新冠病毒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疾病,“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

在新冠疫情暴发前,近代史上最严重的大流行是1918-1919年暴发的流感病毒。这种流感病毒当时感染的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约5亿人),造成了全球5000万人死亡。

由于当时没有疫苗,人们被敦促隔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并限制社会交往,这些措施后来被证明是有效的。2007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两项研究观察了1918年超过15个城市卫生措施的效果,包括戴口罩、限制营业时间、关闭学校和剧院等。这两项研究均发现,最早、最有力采取行动的城市,其死亡率远低于其他城市。

流感病毒是一类古老的病原体,但直到1933年,人们才首次分离出这种病毒。目前,流感病毒被分为甲(A)、乙(B)、丙(C)三型,近年来才发现的流感病毒归为丁(D)型。

因为流感病毒的高突变率,人们每年都需要接种流感疫苗。可即便如此,疫苗的保护力只有40%-60%,每年全球约有65万人死于流感。

尤恩卡拉韦在前述《自然》文章中推测,新冠病毒另一个可能的演化方向,就是类似于流感。

文章指出,流感A型病毒演化速度快,且变异株能逃逸既往毒株所诱导的免疫力,这使得全球每年都会暴发季节性流感,有时可能会在成年人中出现重症。流感疫苗虽然能减少重症,但流感A型病毒的演化速度太快,意味着疫苗有时跟不上新的流行株。

如果新冠病毒免疫逃逸能力的进化速度并不快,可能会更类似于流感B型病毒。这意味着它的传播主要感染儿童,与成年人相比后者的免疫力更弱。

美国著名进化病毒学家特雷弗贝德福德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最终流行状态将与季节性流感相似。综合病毒进化、疫苗接种等因素后,他认为,新冠肺炎未来会成为地方性传染病,每年约有20%-30%的人感染,病死率大概为0.06%,后者与季节性流感相近。

2021年9月,特雷弗贝德福德和他的团队发现,新冠病毒比季节性冠状病毒演化快很多,甚至超过了流感A型病毒的演化速度。他预计,新冠病毒的变异最后会减慢到一种更稳定的状态,但“究竟是像流感A型病毒H3N2那样需要每一两年更新疫苗,或是每五年更新疫苗,还是更糟糕一点,并不确定”。

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孙佳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来看,新冠病毒还不如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快,“主要还是看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未来也不排除和流感病毒越来越相似的可能性”。

“新冠肺炎不会比季节性流感更严重。”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临床教授罗伯特珀尔日前在《西雅图时报》撰文分析,通过增加疫苗接种、注射加强针和新的抗病毒治疗相结合的办法,死于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将比2020年初降低90%-95%。由此推算,其可能的死亡率在0.05%-0.1%之间,这与美国感染流感的死亡率类似。

他同时指出,新冠肺炎在大流行时不会完全像流感。例如,新冠病例不会在每年夏天完全消失,然后像流感一样在接下来的冬天重现。相反,这种变化更具有局部可控性。不过,就风险而言,这两种疾病是相当的。

第五种季节性冠状病毒?

奥密克戎的出现意味着新冠病毒仍在进化中,并正在不断适应被它所感染的人类。在疫苗接种和感染人数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新冠病毒为了继续拥有传播力,必须进化。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部位似乎主要是上呼吸道,其引发的症状相比先前的毒株(主要引起严重的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更轻。法国病毒学家布鲁诺林纳分析,新冠病毒进化的方向发生了某种变化,可能预示着新冠病毒开始向不太严重、更常规的方向转变。

其中,来自南非和英国的研究表明,与感染德尔塔相比,感染奥密克戎的人病情较轻,重症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南非的医生首次发现奥密克戎时,他们观察到,病人的症状更像是感冒,而不是流感。

因此,有观点认为,奥密克戎可能是“天然疫苗”,在不引起严重疾病的情况下增强免疫力。

早在2020年,演化生物学家杰西布卢姆就曾预测,新冠病毒无法被根除,而是很可能成为第五种能在人体中永远存在的冠状病毒——另外4种冠状病毒229E、HKU1、OC43、NL63已经在人群中传播了至少几十年,不过它们导致的症状较轻。

2020年,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团队的一项研究发现,所有4种季节性冠状病毒,都会频繁发生再感染,表明这可能是所有人类冠状病毒的共同特征,包括新冠病毒。

这4种冠状病毒中,目前研究最透彻的是229E,它能让感染者反复感染。但造成再次感染的原因究竟是因为人类宿主免疫应答减弱,还是因为这种病毒能通过变异实现免疫逃逸,并不明确。

杰西布卢姆通过检测上世纪80年代存储的一批感染过229E的血样抗体发现,1980年代的血样含有大量针对1984年229E变异株的抗体,但这些血样对1990年代、2000年代和2010年代变异株的中和能力逐渐减弱,1990年代的血样检测结果同样是如此趋势。这说明229E病毒一直在演化免疫逃逸的能力。

“从奥密克戎在南非的迅速崛起看,它已经掌握了逃逸人体免疫的招数。” 杰西布卢姆分析,从新冠病毒过去两年的演化情况来看,它和229E的相似性是很明显的。

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指出,从病毒溯源来看,NL63和229E来自蝙蝠,而OC43和HKU1则可能来自鼠类,不过现在这4种病毒在人类中普遍存在,只引起普通感冒。如果追溯回去几十年,一两百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些病毒刚进入人体时,也曾引起全球性大流行,跟现在新冠病毒的情况相类似。

比利时鲁汶大学演化生物学家汤姆温赛尔斯和其他研究人员曾猜测,奥密克戎的成功可能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感染那些打过疫苗或既往感染已经对德尔塔产生免疫的人群。

这种从增加传染性向免疫逃逸转变的演化路径,在流感病毒等现有的呼吸道病毒中很常见,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数学流行病学家亚当库钦斯基认为,新冠病毒引起新一轮暴发,最简单的方式是逐渐实现免疫逃逸,与季节性冠状病毒差不多。

命运仍掌握在人类手中

尽管目前这场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战争还没有分出胜负,但主动权似乎仍然掌握在人类手里。

“病毒的变异和变异之后病毒的稳定性值得关注。”王辰日前表示,新冠病毒很聪明,它很懂得如何去生存和适应自身。它的生存和适应方式必然是传播性增强,致病率降低,在体内存活时间长一些,这就是它进化的方向。

王辰指出,因为各方面变量太多,而且不可控,所以病毒发展的走向有无数可能性,很难预测,很难有真正精确时间上的“预言家”。

“传播性又强、毒性又高,这样的组合对新冠病毒来说并不划算。”金冬雁说,整体变异不大、(毒性)越变越弱、传播性增强,是新冠病毒的进化特征。未来当它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时,就变不出什么花样了。

他强调,“新冠病毒的‘变’不是无限的,会受到很多具体条件的限制。”病毒的进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为它最终要达到一个平衡状态。但这个时间具体多久,目前还无从判定。

尤恩卡拉韦在前述《自然》文中也给出了其他可能。文章指出,英国政府一个科学顾问组编制的一份文件显示,新冠病毒有可能会与其他冠状病毒重组,变得更加危险,甚至是让当前的疫苗失效。与此同时,在动物宿主中的持续传播,也会增加意外突变的可能性,比如能免疫逃逸或致病性增强的突变。

毫无疑问,在与新冠病毒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行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包括大规模接种疫苗、坚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非医药防护措施。据数据网站“Our World in Data”最新统计,截至1月11日,全球已有59.2%的人口至少接种了一剂新冠疫苗,全球已接种94.9亿剂疫苗,目前每天接种3522万剂。

金冬雁提醒,很多人忽略了现阶段全球累计接种的疫苗剂次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如此大规模疫苗覆盖度必然改变了新冠病毒的进化历程。奥密克戎便是在大规模接种疫苗同时自然感染人数也很多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一个致病性较弱的毒株,其传播在接种过疫苗或受到过感染的人群中特别活跃。

新冠病毒的进化会既符合过去人类冠状病毒进化的途径,也会有自身的特点。金冬雁分析,虽然大规模的人类干预改变了病毒进化的历程,但长远来看,新冠病毒的进化趋势仍然是逐渐弱化。

张文宏等人在近日所撰写的文章中也表示,奥密克戎的出现透露出新冠病毒演化的规律。尽管还不能完全判断这个病毒的进化结局,是更像麻疹水痘,抑或更像普通冠状病毒如229E,或者更像流感,但是现在看起来它是自成一路。

目前的初步数据显示,关键的节点可能在于疫苗的强化接种策略在何种程度上与病毒变异会达到平衡,这将决定该疾病在人类社会中进化的未来结局。

“奥密克戎变异可能还不是病毒进化的终点,它最终要以什么样的形式生存下来,现在还不知道,可能如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演化生物学家安德鲁兰博特所说,新冠病毒可能还没决定好。”张文宏写道,目前看起来,至少现在命运还掌握在人类手中。

中国新闻周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3-28 20: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