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3962|回复: 1

多省份出台财税支持政策拼经济,亮点有哪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31 12: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省份出台财税支持政策拼经济,亮点有哪些

  春节假期后,拼经济成为不少省份的重点工作,其中财政税收支持政策必不可少。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近日江苏、广东、上海、辽宁等地出台相关政策时,明确了当地财税支持政策,涉及退税减税降费、财政贴息、补贴、奖励、政策性担保、专项债等各类工具,目的是给企业等市场主体减负纾困,支持企业发展,从而保市场主体稳经济。这也反映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税费支持仍是关键

  当前经济恢复尚不牢固,部分企业经营依然困难,税费支持政策仍十分关键,尤其是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行业等。但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考虑到财政可承受能力、税收公平性等,部分税费支持政策力度、范围有所调整。

  江苏省政府近日印发了《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江苏措施》),要求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在支持举措中居首的就是持续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多项为税费减免政策。

  上海近日印发《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下称《上海方案》),要求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具体支持政策居首的是全面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

  广东近日公开了《广东省培育扶持个体工商户若干措施》,从税费负担、经营成本等方面给个体户减负,以繁荣经济稳就业。另外,辽宁等省份也在近期出台稳经济政策,也涉及税费等财税支持举措。

  从具体税费支持政策细节来看,江苏、广东、上海等地均明确今年全面落实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政策。

  由于税权集中在中央,不少税费支持政策是国家出台各地落实。比如不久前国家出台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今年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3%征收率降至1%,允许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分别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和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

  普华永道中国行业发展与税务战略主管合伙人李军告诉第一财经,继续实施上述减税优惠政策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提振企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疫情期间的特殊优惠政策随着疫情结束会逐步退出,今年减税政策力度会有所减小也反映这一趋势,这也考虑了当前财政收入增长面临的压力。当然根据实际经济恢复情况,不排除政策有进一步调整。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田志伟告诉第一财经,上述增值税三项优惠政策力度有不同程度下降。这些税收优惠政策虽然在前几年对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降低了税收收入,增加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过多税收优惠政策设置不利于增值税税收中性优势的发挥,而且可能会滋生偷逃税问题。随着经济已经进入复苏阶段,临时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应逐步退出,以保证增值税税种的税收中性优势。

  一般来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层面会明确今年新出台的税费优惠政策,因此地方也静待具体政策,表态落实。比如,《上海方案》称,全面落实国家新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企业,继续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

  当然,在中央授权范围内,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了具体税费减免政策,对象包括小微、个体户、困难行业等。

  比如,江苏、上海、广东等地均明确,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继续按照顶格50%幅度减免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六税两费”。

  《江苏措施》称,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零售、仓储行业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暂免征收2023年上半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在降费方面,《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明确,对承租国有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2023年3个月房屋租金。《江苏措施》称,减半收取住宿餐饮业的电梯、锅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费用等。

  除了直接减免税费外,不少省份还充分利用缓缴税费政策,比如缓缴社保费、水电气费、工程质量保证金等,来减轻企业当期资金压力。

  财政组合拳齐上阵

  在财税支持政策中,除了税费支持政策外,地方也比较普遍用财政专项资金、财政补贴来直接支持相关市场主体。

  比如,《江苏措施》称,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安排12亿元,支持工业企业开展免费诊断、高端化改造升级、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和融合应用创新等项目建设,推动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上海方案》称,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2023年6月30日前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册登记且符合相关标准的小客车,并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每辆车10000元的财政补贴。

  为了支持企业融资,财政也充分利用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财政贴息来帮助企业融资,减轻融资成本。

  比如,上海明确2023年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继续按照0.5%收取担保费,鼓励区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继续减半收取。江苏则设立100亿元规模中小微企业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资金贷款,省财政从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贴息资金1亿元,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增产增效。落实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2.5个百分点的贴息、期限2年。

  稳经济重在稳投资,其中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关键一招。去年基建投资增速逆势反弹,同比增长高达9.4%。多位专家告诉第一财经,今年基建投资大概率仍是宏观经济重要支撑,预计仍保持较高增幅。

  不少地方十分重视专项债券、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以获得更多的基建资金,扩大当地政府有效投资,提振经济。

  比如《上海方案》要求,用好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专项债券、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REITs等扩大投资政策和工具,加快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做好重点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

  《江苏措施》称,强化市县重大项目资本金配套,支持地方符合条件的项目更多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资本金。鼓励项目法人和项目投资方积极争取国家结构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权益类、股权类金融工具等,多渠道规范筹措项目资本金。

  根据公开数据,今年1月以来,广东、江苏、河南、湖北、四川、江西、湖南等地已经发行了4000多亿元新增债券。这部分资金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有利于稳投资补短板稳经济。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陈益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2: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地提前发布重点项目清单,年投资数万亿拼经济


  春节长假刚过,地方就掀起了拼经济的热潮。

  最近,广东、四川、福建,成都、武汉、济南、烟台等多个省市密集发布重点项目名单,这比往年发布时间提前了一两个月,目的就在于促进项目建设进度,推动投资和经济增长。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当疫情的持续冲击翻篇,地方抓经济的热情高涨,积极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

  提前发布重点项目名单

  1月28日,福建省发改委印发2023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这比其2022年度重点项目名单发布提前了一个月。2023年度,福建省重点项目1580个,总投资4.09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480亿元。

  同日,在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该省宣布今年将安排省重点项目1530个,总投资约8.4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规模的项目达205个,50亿元至100亿元规模的项目有152个。

  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发布重点项目清单的还有成都、武汉、济南、烟台等城市。

  成都以市政府2023年1号文件发布了《2023年成都市重点项目计划》,拟编列项目900个,总投资2442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11.8亿元。武汉市发改委发布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包括1154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4.5万亿元,年度投资4600亿元以上。

  1月29日,四川省发改委公布2023年四川省重点项目名单,共列700个项目,其中续建项目464个,新开工项目236个。其中,产业类项目数量最多,为346个;其次是基础设施项目,271个;民生工程及社会事业项目、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项目分别为60个、23个。

  而山东和河北等省份在春节假期前一日就发布了重点项目清单。陕西省则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集中开工了一季度795个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5646亿元,年度投资2285亿元。陕西今年谋划省级重点项目643个,项目总投资约2万亿元,年度投资4818亿元。

  纳入省市重点项目有严格的评审程序,需要满足一些条件。一般省市发改委遴选后征求各厅局意见,再报请省、市政府批准后对外公布。因此,重点项目名单往往在二三月份出炉,甚至有时会更晚公布。

  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重点项目计划印发时间相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左右,为的就是让各项目业主单位尽早启动项目促建等相关工作,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四川省2022年就将重点项目名单发布时间提前到了1月,四川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当时解释称,在年初即公布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就是要表达“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要争先”的精气神。

  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今年开年以来,各地掀起了拼经济的热潮,做了一系列工作部署。扩大投资进而扩大内需成为工作重点,因此,提前发布重点项目名单就成为加快项目建设,促进项目尽早形成实物量,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1月28日,广东省发改委主任艾学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我们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按照‘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的要求,牵头发挥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机制和并联审批专班作用,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基础设施投资和工业投资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万亿元。”

  四川省经济和发展研究所高级经济师鲁荣东对第一财经表示,地方大抓投资,抓项目建设,目的在于通过扩大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也通过这些积极举措来向市场传递信心,稳定预期。

  全力扩投资

  扩大投资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要求,2023年要把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战略重点,深入实施“三个一批”和重要项目集中攻坚,确保重点项目能开尽开、能开快开。

  不仅如此,武汉今年将实施“项目投资攻坚年”行动。1月28日,济南召开2023年“项目突破年”工作动员大会,会议指出,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提出要把握“项目突破年”重点任务,努力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扩大内需、生态建设、改革开放等十个领域取得突破。

  “今年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中,产业项目有528个,总投资1.25万亿元,年度投资3290亿元;投资规模过百亿元的项目有44个,总投资9237亿元,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有力支撑。”陕西省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因此,从重点项目名单里可以看出,不仅发布时间提前,总量规模也有所增长,结构也优化。“2023年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较2022年增加36.8亿元,项目质量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导向更加鲜明。”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1月初召开的贵州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透露:2023年,贵州计划推进实施省重大项目4000个以上、完成投资8000亿元以上,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在这个会议上,贵州省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黄鹏举说:“我们去年产业投资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今年还是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这个观念,扩大产业投资,继续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的机遇、抢抓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谋划一些符合政策、市场化、有收益的项目,筹集项目建设的资金。”

  加强项目建设要素保障

  提前发布重点项目名单的同时,各地也强化重点项目的要素保障,并制定了调度和考核机制,以保障重点项目的推进。

  福建省发改委印发2023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时要求,狠抓项目建设,强化服务保障,加强项目储备,以问题为导向,坚持集中协调和日常跟踪协调相结合,用好“月协调”“季督查”项目工作机制。

  通知要求,对标目标任务,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生态环保同步推进;部门联动保障要素,落实省重点项目用地、用林、用海和建材、火工油品、物资供应等需求。

  省、市重点项目投资金额都很高,一般都是5亿元、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而且各方面带动性强,因此成为地方政府扩大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纳入重点项目名单之后,这些重点项目也将享受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这些支持政策包括优先保障用地、用林、用水、用电等要素资源,有些地区还有优先修改规划以及优先用地指标奖励;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环境准入,一些地区将腾出的环境容量也优先用于重点项目;还有优先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和安排省级财政资金等。

  各地政府对重点项目出台了管理办法。比如,2022年出台的《武汉市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就规定,各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优先保障市级重大项目所需资源要素,将其优先纳入绿色通道办理各项手续。该办法包括了用地、用林、能耗及污染物指标、资金等7项保障措施。

  在重点项目计划印发后,成都就要求强化重点项目要素保障,优化审批流程,坚持分级分类协调、“行业+综合”调度和“红黑榜”通报机制,推动形成重点项目建设合力,有效支撑全市经济运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山东省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加大项目服务保障力度,形成省重大项目推进合力。要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强化能耗指标、土地、水资源等要素创新保障,加快推进规划、土地、环评、能评等前期工作落实,推动项目依法合规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在这些要素资源中,资金是其中一个关键要素。贵州省社科院副院长黄勇告诉第一财经,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比较大,以政府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短期效益不明显,因此投资增长转向以扩大产业投资为重点。

  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继续用足用好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的经验做法,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资金,强化要素保障。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因此,各地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都将积极争取中央政策和吸引民间投资作为一个重点。

  艾学峰在上述会上表示,今年将积极推动一批项目新增纳入国家相关规划和方案“盘子”,争取国家政策、资金、用地等支持,力争今年国家给予广东专项债额度超过去年;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政策文件,梳理公布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应用场景和创新需求,吸引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投资。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李秀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3-28 20: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